觀賞HD高畫質:http://www.vimeo.com/13756281

文/黃志翔(大我文創執行長)

從去年八八迄今,在歷次的田調與攝製過程,大我文創的伙伴們總會看見各個民間團體的志工穿梭於災區,我們逐漸體認,所謂互助,所謂正面價值,不僅呈現於災區內,並且呈現於災與非災之間。其中,尤其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紅十字會。

在高雄、屏東、嘉義、台東,最偏遠的、災情最慘重的部落,幾乎都看得見白底、鮮紅十字的旗幟迎風飄揚。其間,我們也陸續聽聞,紅十字會一直默默推動永久屋的興建工作,說是“默默”,是因為他們不擅於為自己宣揚,但他們卻花了很多時間跟基層災民溝通,包括永久屋該落腳何處?屋子該幾房幾廳多少坪數?該有多少公共綠地和空間?……龐大的重建工程挾帶著鉅細靡遺的技術細節,全都依賴該會基層志工不厭其煩的跟災民進行反覆溝通再溝通。

災區的重建工作,誠如六龜農民產銷班的阿坤班長所言,需要的就是陪伴,且是長期的陪伴。這需要人,需要隊伍。奔走災區的過程,每每看到紅十字旗幟,心中都不免燃起一種暖意,這種暖意並非源於我們的主觀認知,而是從災民口中聽到關於紅十字會的事跡之後,油然而生的客觀感受。等我們聽到越多看到越多,就越是燃起心中的好奇。

今年三月間,大我文創開始和紅十字總會聯繫,在該會志工的熱心奔走協調下,我們展開紀錄工作,陸續採訪了該會的基層志工,也採訪了總會的陳長文會長。從他們口中,我們聽到更多故事,包括2008年大陸五一二汶川大地震,該會第一時間派出救難隊前往災區支援,之後並集合台灣數十個民間慈善機構成立川震服務聯盟(簡稱川盟),留駐川震災區至今。由於川盟的經驗,八八之後,紅十字會很快召集成立了八八服務聯盟,同樣留駐八八災區至今。

五月開始,我們到了高雄杉林鄉小林村民中繼屋、屏東忠誠營區,也到了嘉義阿里山鄉樂野村的中繼屋以及番路鄉興建中的永久屋建址。七月間,攝製組到四川實地採訪紅十字會及川盟駐川志工的工作實況。有太多太多的事跡,太多太多的感動,我們難以一一細數──

林政治,家有唐氏症兒子只能交給老婆照顧,自己日日奔波於屏東災區。

鄭賢志,救災隊第三大隊教練,每逢救災第一現場他都冒險犯難不曾缺席。

張永壯,日日奔波於永久屋建址監工,漫天塵土他早已習慣。

鄭惠娟,鄒族,本身並非災民,卻長駐樂野村中繼屋,日日陪伴族人。

陳大誠,赴川救難隊成員,至今仍任汶川專案駐地主任,來往於兩岸之間,年邁的父母親只能託給妻子照顧。

蘇瓊華,駐成都專員,來回於兩岸,一心想為當地培養出一群一流社工,待在川震災區一年多,她足跡遍及川、陝、甘,至少跑過五萬公里。

賴史咏,彰化囝仔,長駐偏遠的四川雅安市中峰鄉,一度因水土不服導致顏面神經麻痺,返台就醫後他很快回到四川災區,只因放不下那兒的災民……

這些難以細數的,不僅是災區與災民的故事,還是災與非災之間、以及海峽兩岸之間相互濟助的故事,大我文創將會陸續整理成文字或影像,和所有朋友一起分享,敬請持續期待。

每一位志工都是一則傳奇。每一位志工都是災區人民之間的粘著劑。因為他們,兩岸的災區人民永不孤單。在此,藉由這支短片,大我文創要向這些志工朋友們致敬!

   延伸閱讀

 

《我不只是一個人》作品11號:紅十字會篇(下)

【大我文創拍攝日誌—阿里山‧山美‧達娜伊谷】

【大我文創拍攝日誌—阿里山‧樂野】

【大我文創拍攝日誌—四川雅山市中峰鄉】

永不放棄任何可能生還的機會─紅十字會志工莊志強搜救手札

「山林永續‧生計重建」紅十字會與農委會簽署災區山林復育合作備忘錄

無情的風災,有情的社會,養生做公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wo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