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志工定期到全鄉12個村進行弱勢家庭探訪,就算山路泥濘,也橫阻不了志工的愛心

「每次我們揹著大米一踏進社區,就會有人喊說『台灣的來啦!』」

有太多的理由,讓我們決定去四川拍攝。其中,紅十字會蘇大姐(蘇瓊華)所描述的台灣志工在四川做家訪的經歷,特別讓人動心。

7月10日,我們終於跟隨著蘇大姐來到「川盟」位於四川雅安市的駐點──中峰社區生活重建中心。乍進屋內,我們還以為自己誤闖了一家育幼院:牆上,全是孩童們的活動照片;小小的圖書室裡,整齊地排列著滿滿的書籍;十來坪的教室裡,近二十名孩童,在志工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下專心作畫。

賴史咏,彰化人,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的成員,已在此駐點一年。他告訴我們,中峰鄉一如台灣的偏遠山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地震後更是雪上加霜。紅十字會的「寒梅獎助學金」,給了這裡的孩子很大的幫助。而社區重建中心,除了弱勢家庭的探訪之外,也同樣把重點放在孩童的教育上,期望藉由圖書室的設立以及課業輔導等措施,提升孩子們閱讀和學習的興趣。

「這裡的孩子真的喜歡看書。農忙期,他們得利用課餘時間幫家裡採茶,但還是寧願走上幾公里的路來這裡借書」賴史咏這麼說,神情帶著欣慰。


雅安市街景

中峰鄉的社區生活重建中心,是孩子們學習的快樂天堂

四川當地的年輕志工,也在社區重建中心陪伴孩子們

中午,我們跟著蘇大姐、賴史咏與當地的兩名志工一起出發做家訪。因為一連下了幾天的雨,山路泥濘,眾人都換上了雨鞋。蘇大姐很貼心,救濟物資除了白米之外,她還特地準備了一包花椒:「天氣潮濕,老人家吃點花椒,能去寒氣!」

走了半個多小時的泥巴路,我們到訪的並非蘇大姐所說的那個會喊“台灣的來啦”的社區。只因,中峰鄉總共有12個村,家訪得照表排,而每個村的受訪者表達感情的方式都不一樣。

黃婆婆,八十多歲的獨居老人,渾身病痛,但每回志工到訪時,她都硬朗起身,拉著志工們在屋裡瞧這瞧那的,然後才坐下來話家常。黃婆婆只會說四川話,我們幾乎聽不懂,蘇大姐跟她溝通時,多半也要靠在地志工媛媛和周海的翻譯。不過,我印象很深刻,當媛媛提起蘇大姐的那包花椒時,婆婆望著蘇大姐眼神,那感激之情,是不需要翻譯的。 

「婆婆的眼睛不行了,視力很差,可她心裡很透徹,誰待她好她永遠記得!」回程的路上,媛媛是這麼說的。

黃婆婆,八十多歲的獨居老人,渾身病痛,卻總是硬朗地迎接志工們的到訪

一包白米,能讓弱勢的獨居老人溫飽一個月

蘇大姐和志工們陪黃婆婆閒話家常

家訪結束,黃婆婆猶對志工們依依不捨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wo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