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志翔(大我文創執行長)

1211雲端市集台北展示會於上午十點十分正式開始。稍早的八點廿分,開幕式行動劇場開始彩排,參與彩排的群眾高達百人,有人來自南部災區,有人來自台北,彩排僅有這麼一次,不容失誤。

這時,突有一個嬌小的身影拿了張塑膠椅走到群眾隊伍前,站到椅上,笑瞇瞇地開始發號施令,指揮若定。短短一個小時內,她以迅捷的效率帶著鄉親們走完廿分鐘長度的行動劇。十點十分,行動劇正式開始,當樂聲響起,六龜鄉親們合力推著巨石出場的一剎那,吸引了現場所有觀眾及媒體記者的目光。展演過程,許多觀眾,以及參與演出的災區鄉親、市民朋友,感動落淚。

分別來自六龜、阿里山、台北的百人群眾,素未謀面,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幕後功臣,正是那站在椅上的嬌小身影。她是賴淑雅,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主持人,也是雲端市集行動劇的導演。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主持人──賴淑雅

淑雅的老公是大我文創的編導黃新高,在這講究女男平等的年代,友人之間,有時介紹淑雅即是黃太太的同時,不忘戲稱新高其實也算是「賴先生」。夫妻倆都是劇場熱愛者,也都是大我文創的志工。

「怎麼開場好呢?」

籌辦1211展示會時,大伙都覺得傷腦筋。不能只是人來人往,就這麼開始,就這麼結束。活動雖名為展示會,但它其實是南北、城鄉民眾之間,一次情感與理念的大匯流。雖是展示會,但它整個過程就是一種儀式,一種共同參與,一種雙向互動,一個大劇場的概念。

大劇場?!咦!那麼,展示會的開幕式,能否就是一場行動劇呢?一場由災區朋友自行演出的行動劇?

「難度很高!」

「災區的鄉親沒有表演經驗,真的很難!」

「但,如果它不是表演,而只是簡單的肢體動作呢?這肢體動作,就只是農友們平常從事農業勞動的慣有姿態,而非刻意的表演呢?」

「民眾劇場的精髓,正是把民眾自己的生活及勞動融入表演當中,從這角度來說,它一點都不難!」

展示會前兩周,淑雅、新高兩度到六龜,先做訪談,田野調查。那是個尋找可能性的過程。一夜,家住六龜中興村的張碧雲大姐提及,先民到六龜開墾的歴程,就是和石頭作戰的過程,因荖濃溪谷遍佈石礫,墾殖過程,是把石地變成良田,但每逢大雨,土石流一來,石頭淹沒農田,又得重來一遍。就這樣,農民們不斷和石頭作戰。

張大姐的印象,其實也是六龜農民普遍的生命經驗:石頭,既是他們必須終生作戰,又須和平共處的大自然化身,而這種不斷反覆的歴程,卻也像極了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神話。

薛西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他因觸怒眾神,被判永遠須將一顆巨石推上山頂,一旦攻頂,巨石滾落山谷,又須重來一遍,如此反覆不已。法國文學家卡謬在「薛西弗斯的神話」(The Myth of Sisyphus)一文中指出,薛西弗斯其實是一個隱喻,他輕視神祇、厭惡死亡、熱愛生命,在反覆而徒勞無功的動作當中累積自己的經驗,不斷嘗試挫折。他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他並不覺得推石頭的勞動是 一種向命運低頭的舉措,反而是正面的、樂觀的、積極的向命運挑戰。誠如卡謬說的:「 每當他離開山顛踽踽步向諸神的居處時,他便超越了命運。」

於是,巨石的概念終於形成。

第二度到六龜時,淑雅先跟產銷班的農友們溝通這個概念,獲農友們認同後,開始預排暖身,肢體語言簡化為推巨石的動作、齊一的吆喝、以及節奏性的步伐,農友們很快就上手了。


12月1日,賴淑雅與大我文創夥伴到六龜採集農友的生活經驗

但,淑雅、新高回到台北後,心中仍不免有這樣的不安:這樣的行動劇,參與演出的農友們真能認同嗎?農友們畢竟是善良而客氣的,會不會當場不好拒絕,但內心其實存疑,或多少抗拒?

12月2日,產銷班的阿坤班長在臉書上貼上一則短文:
「昨天大我文創的夥伴來跟六龜農民開會,淑雅在說明進場時的方式,農民要推著大石頭入場,象徵先民開墾拓荒,在土石流之後,恢復家園也是如此。」

「阿甘姨:我光聽淑雅這樣說,眼淚就快止不住了。」

看到這則短文,大我的伙伴們,眼眶都濕了。阿甘姨是我們敬重的長輩,到六龜進行影像紀錄後才認識的,她就像個隱居鄉間的發明家,不斷研發各種農產加工品,每次伙伴們去看她,她總是忙著取出她新近研製的酵素或果醋讓我們品嚐,又總是大罐小罐的要我們拎回台北分享給其他朋友。我們看見的,總是她的樂觀笑容,不意,一場暖身預演,或許竟觸動了她老人家心底的諸多回憶吧。伙伴們始料未及,也覺不忍。

影像與劇場,固然極易觸動人生中的諸多滋味,但若僅是一場拍(演)完即結束的戲,觸動,無論其結果是歡笑或淚水,過了就過了,不留痕跡,它僅僅是一種消費關係。但若影像與劇場的推動者(編導製)、參演者(或受拍者)、以及受眾,這三者的關係,是一種恆久的互動,是一場恆久的共同行動,那麼,歡笑或淚水,則將是三者之間恆將信守的某種盟誓。此即大我文創的信念,也是淑雅的信念。

因而,從六龜返回台北時內心的不安消逝了,僅剩一種意志,就是好好的把這場巨石行動劇搞起來!

首先,巨石到底如何製作,即是個頭疼的問題。

用個大汽球?不優!近年來許多群眾集會場合,它已被用濫了。

淑雅很快找上了小柯。小柯本名柯德峰,是名資深的美術工作者,經常為劇場設計舞台與道具。得知是為災區舉辦的市集,小柯一口就答應幫忙製作巨石。要怎麼製做呢?很簡單,用竹子編織結構,外層糊上一層紙再上色,就大功告成。小柯經驗豐富,顯得自信滿滿,但很快就連想到一個棘手的難題──巨石一旦完成,直徑將超過兩公尺以上,根本出不了他工作室的大門。況且,運送也是個大問題,難道要為了載運這顆道具石頭租一輛一噸半的大貨車?

「活動前一天不是要佈置會場嗎?我們就直接在會場上製作,也省去搬運的麻煩。」

「可是這麼一來,只剩一天的時間製做,來得及嗎?」

「沒問題!你們給我三個人手,另外幫我收集紙箱和報紙,越多越好。」

「紙箱?不是要用竹編嗎?」

小柯果然是老手,為了搶時間,只能轉換材質。因為竹編只有他一個人能做,紙箱卻很容易上手,沒經驗的人也能幫上忙。

由柯德峰老師領軍的巨石製作團隊

三個人手的缺,很快由三名志工補齊:擅長辦活動的李中、擔任刊物編輯的蔡坤成,以及劇場工作者陳佩君。三人各有所長,也各有專精,卻唯獨不知道如何能把紙箱變石頭?這場魔術只能由小柯來指揮,他的確算得很精準,一天的時間,足足一天的時間,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鐘,即便夜幕低垂,他猶帶領著三人在寒風細雨中卯足勁趕製石頭,只為了同樣的意志:「好好的把這場行動劇搞起來!」……

12月1日,彭盛青傳來捷報:靜修女中的林佳玲老師在校內召募志工,短短兩天即爆滿,最後忍痛勸退了一些學生,僅接受六十位學生報名。佳玲,是盛青的妻子,一年多來,盛青担任大我文創行政總監,迥異於以往單純而規律的編劇生活,變得經常早出晚歸,偶爾還得帶隊拍片,一出門就好幾天,原本的家庭生活不免受到影響,但,佳玲總是自動補位,無怨無悔。担任教職的佳玲,經常帶著學生們一起觀看《我不只是一個人》系列短片,這回召募志工竟得到學生這麼熱烈的迴響,連她都嚇了一跳。

六十位靜修學生!


如果她們以志工身分一起參與這場巨石行動劇,那會是個什麼樣的景觀呢?

如果再加上六龜及阿里山的鄉親們,就是高達120人的大型行動劇,且幾乎沒有事先預先排演的時間,可能嗎?

(未完待續~)

 

前往  巨石恆久滾動! ——大我雲端市集開幕行動劇的幕前幕後(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wo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