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重建的觀察筆記.之一

八八災區,無論是原住民區的高雄桃源鄉、屏東三地門鄉、茂林鄉、泰武鄉、台東太麻里鄉、金峰鄉、大武鄉、南投仁愛鄉、信義鄉,或者漢人區的高雄六龜鄉,許多原住民和漢人朋友,總有類似的看法: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看到這許多朋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樂觀的生命韌度,頑強地拚生存,每一付笑顏,總是令人動容。

王坤煌與悠遊山城

 

王坤煌(圖左一)與參訪悠遊山城的朋友們

六龜的王坤煌,大家都叫他阿坤,經營的玫瑰樹園「悠遊山城」遠近馳名,莫拉克時毀了泰半,但他和伙伴們不眠不休努力,很快就讓花園恢復舊觀。災後半年來,阿坤投入公共事務,研究各種法規與專業技術,已在地方上搞了個有機農業產銷班,以及農產加工學習班,只因他知道,農民最迫切需要的,就是重建生計,而重建生計最需要的就是講究方法與效率。他說話時條理清晰,臉上總是綻放燦爛的笑容。

蘇玉鳳女士,家住荖濃村,開了家小國術館。鄉長原本承諾她和十餘個鄉親農曆年前讓他們做點「八八臨工」補貼家計,但後來不知何故取消了。她還想爭取,如果爭取不到,她想帶著這些鄉親到竹林仔採梅。竹林仔位於深山,莫拉克風災時土石流氾濫,產業道路崩壞,有個地主種的梅園因而毀棄。梅子如今結果了,明知危險,蘇大姐仍跟地主商議,讓她帶著鄉親們深入險境替地主採梅:不採白不採,採了,你有青梅可賣,我們有工錢可賺,大家都可以活下去。蘇大姐的苦笑當中有著無比的決心。

布農獵人杜水秋

杜水秋,布農族的老獵人,他所居住的高雄桃源鄉勤和部落,災後被判定為不適居住、必須遷村,但他仍帶著族人回到勤和部落,不只因為那是他們的家,還因為那是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如果平地可以讓我們打獵,我就帶著族人遷到平地!老杜說完哈哈大笑。他說,台灣這麼亂,政治亂、社會亂、媒體也亂,還是住山上比較好。看來,他打算在這海拔1400公尺的部落繼續打獵一輩子。

各級政府的災後重建效率不彰、疏於跟基層人民溝通,這已是災區民眾的普遍印象。尤其是,面對當前台灣的各種亂象,許多人甚至已經心灰意冷,相較之下,踏踏實實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但,什麼叫生活呢?

 

寄情鄉野的陶藝家

陶藝家李懷錦雖也是災民,對於未來卻充滿想像。他所居住的六龜鄉寶來村有不少溫泉與觀光業者,也有高達八十%的農業人口,重建的過程難免因為利益衝突而多所折衝,要如何整合各方意見,本來就是一件費力的工作。李懷錦是六龜重建關懷協會的要角,鄉親們希望他在寶來建三個陶窰,既可培訓鄉人學習陶藝培養一技之長,又可與地方上的觀光產業相結合。李懷錦很爽快地答應了,他唯一的條件就是──這三個窰是屬於社區集體所有,而不屬於他個人。

李懷錦說,政府未能在第一時間提出重建方案,時間久了,人民會失去夢想、失去凝聚力。重建工作當然不能操之過急,但溝通與意見整合卻刻不容緩,包括重建的文化內涵、社區再造的價值觀、永續經營的物質基礎……這些問題的解決,就像窰燒的過程,點點滴滴,都需要時間的累積與歲月的錘煉,才可能打造出一個合乎大家共同期待的新家園。或許,這才是生活的真實內涵。

這的確是一條漫長的路,今天不即時出發就到不了終點,今天跨出第一步,卻仍需要韌性與理想才能構築願景。這一切或許就像李懷錦說的──

「重建,就是要創造一個未來的故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wo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