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Uki Bauki(潘昱帆,噶瑪蘭族,大我文創編導)

關懷歌的曲調,是南投縣信義鄉東埔一鄰的布農族人在聚會時,相互關心、甚至抱怨生活瑣事所唱的歌。有時,外嫁的女子回鄉時,也會唱這首歌,跟自己的親人分享生活上的點滴。歌詞意思會隨著想要唱的內容隨性的改變。

而收錄在《失去獵場的雲霧獵人》專輯中的《關懷歌》所說的,是當時玉山國家公園成立之時,將東埔一鄰劃進玉山國家公園的範圍,並且開始限制東埔一鄰布農族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因為國家公園對布農族缺乏了解與尊重,產生了文化衝突、對立、以及種種不對等關係,亞山和東埔文化工作的族人們於是有感而發的唱出這樣的內容,大意是說:「我們布農族,不管是這一代還是下一代,都不要輕易被外來者所騙,要世世代代守護這片祖先傳承的土地,並且自己管理自己的土地,我們不需要外來的國家公園,來控制我們原本安逸的生活。」

《關懷歌》開頭的吶喊聲,強而有力、自信且堅定,是布農族特有的「報戰功」。布農族每年在「祭槍」的時候,只有上山打獵的獵人才可以報戰功,也可說是向族人們誇耀自己是個真正獵人的榮譽。身為一個獵人,在部落中必須肩負起養育並且教育部落、以及守護山林的責任,擁有豐富的山林智慧的崇高地位,才配當一個獵人。而「報戰功」,可不是有打過獵物就可以隨便參與,而是要被老獵人認同,打過山豬以上的獵物才可以報戰功,如果是只有打過田鼠、飛鼠等等的小獵物,都還沒有資格報戰功。而報戰功也很有意思,他因獵物體積大小的順序,從大的獵物報到小的獵物,依序是:水鹿、山豬、山羊,最後是山羌。

《關懷歌》中的「報戰功」,亞山與東埔文化工作室的族人們,將傳統「報戰功」的節奏改編,內容改為國家公園的強權介入東埔一鄰的憤怒,並提醒下一代必定要守護家園!

不論是南投縣信義鄉東埔一鄰的亞山等人,或是高雄縣桃源鄉勤和部落的老杜和族人們,都是依附著玉山遷徙到現在居住的位置,兩處也都是屬於布農族五大社群中的郡社群。影片中勤和部落的老杜,即是因為外來的山老鼠、攔河堰工程等等破壞他們的家園,多年始終和族人們堅持守護家園、尊重土地,用獵人敬山愛山的倫理、規矩和規範,守護家園,他們堅信,愛山,山必給你更多!愛土地,土地必定給予人們更多!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wo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