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月25日,來自北京的“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民謠樂園,在台北舉行《台北到淡水》Live演唱會,以音樂現場及多媒體製作的概念,紀念台灣校園民歌35周年。

“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演唱的<你我永隔一江水>一曲,深深觸動許多朋友的心,經該樂團同意後,該曲成了<我不只是一個人>作品12&13號的背景音樂,如今,傾聽著《台北到淡水》專輯中的台灣校園民歌,竟又奇妙地被勾起許許多多回憶……

緣起…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


成立於1998年的北京獨立民謠樂團“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於2009年9月,在音樂人交流協會邀請下,來到台灣中部的埔里參加921地震十周年「愛的行動」紀念演唱會,並在台北女巫店舉辦專場演出,將北京的清新創作民謠介紹到台灣;也是該次台灣之行,“小娟&山谷裡的居民”來到淡水動物園錄音室,開始《台北到淡水》的專輯錄音。

2010年初夏,他們完成了《台北到淡水》這張專輯。8月,第二次抵台,舉行巡迴演唱會,將這張台灣校園民歌的回顧作品輯與台灣民眾分享……

1970年代的台灣,大學生與年輕知識份子展開一場“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校園民歌運動,亦稱為“台灣現代民歌”或“台灣民歌”,它改變了華語流行音樂的走向,影響長達二十年。1975年6月6日,“台灣現代民歌之父”楊弦與好友胡德夫、賴聲川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被視為台灣民歌的發軔。時隔35年,大陸的“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從二百多首經典的台灣校園民歌中,選取15首作品重新編曲、製作成《台北到淡水》這張專輯,以此紀念。

答案不在風中,答案就在歌裡

台灣民歌的重要人物李雙澤,1977年在淡水海邊因拯救溺水的外國遊客而去世,年僅28歲。多年之後,他的故居成為「動物園錄音室」。

1977年,動物園的蟬鳴出現在李雙澤紀念卡帶中,曾獲第20屆台灣金曲獎“特別貢獻獎”的《敬!李雙澤  唱自己的歌》即是以單純收錄蟬鳴的《動物園1977》為開端。

“天上的星星,為何,像人群一般的擁擠呢?地上的人們,為何,又像星星一樣的疏遠?”伴隨2009年採樣的淡水動物園蟬鳴,幾句清唱的《答案》拉開《台北到淡水》的序幕,就像唱片內頁的那句話——答案不在風中,答案清清楚楚就在歌裏。

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

2007年,楊弦在北京舉辦首唱會,“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擔任特邀嘉賓,現場演唱小娟譜自顧城詩作的《小村莊》。在台灣民歌的發展中,詩與歌的結合是非常多見的形式,楊弦的《民歌手》、《鄉愁四韻》、《迴旋曲》,李雙澤的《美麗島》、《少年中國》、《心曲》,胡德夫的《匆匆》,李泰祥的《答案》……現代詩給予民歌無盡的養分,楊弦的第一張作品《中國現代民歌集》即全部以詩人余光中的詩作為詞,第二張作品《西出陽關》也收錄相當比例的現代詩。因此淵源,《台北到淡水》中不僅以清唱的《答案》開頭,以吟唱的《心曲》結尾,更收錄楊弦的代表作品《迴旋曲》,僅一把吉他的編曲,簡單卻意境深遠。

“中國人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在淡江事件中,李雙澤如此發問,並引用作家黃春明的觀點:“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寫出自己的歌之前,應該一直唱前人的歌,唱到我們能夠寫出自己的歌來為止。”

在李雙澤的鼓勵之下,胡德夫在哥倫比亞咖啡館唱起卑南母語的《美麗的稻穗》,現場所有人都停下正在做的事,安靜聆聽。

“山谷裡的居民”與台灣民歌手


《台北到淡水》收錄了幾位民歌手的第一首創作,包括馬兆駿、洪光達的《微風往事》、邱晨的《小茉莉》、蘇來的《微光中的歌吟》。蘇來的這首作品,樂團在編曲中用到架子鼓、高音薩克斯與低音大提琴。

無論怎樣編曲,“山谷裡的居民”與民歌相合的本質卻不會不一樣,輕鬆或深情,都可以表現到極致。很多民歌手都與“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有緣分,楊弦、胡德夫、吳楚楚、蘇來、李建複、許景淳、殷正洋……某次排練,蘇來在一旁觀看,感慨說:“這是一個團隊的感覺,而不是歌手與她的樂手的感覺,做音樂的人,怎會不羡慕呢?”在台灣演出,許景淳也開心地與山谷裡的居民相處,很想自己也可以有這樣一個樂團,大家能像一家人一樣。民歌推手陶曉清在幾年前就希望把山谷裏的聲音介紹到台灣,終於在2009年成行,也成為《台北到淡水》這張唱片的起點。

一直在路上,只因有歌要唱

從選曲、編曲、錄音、製作、攝影、平面設計,山谷裡的居民獨立自主完成了所有工作環節。雖然是翻唱台灣民歌,卻也是樂團的全新創作,《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作者、來自台灣的紀錄片導演張釗維說:“咱們都在路上,更需要分享彼此的風景。”

2010年6月6日,35年前楊弦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的這一天,“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在北京“台北到淡水”民謠Live,直到6月8日,共舉辦三場,一票難求。8月25日,“台北到淡水Live”在台北首演,以音樂現場及多媒體製作的概念,紀念台灣民歌及其後續篇章。每場演出的結尾,樂團一定會表演自己的原創代表作品,將“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發揚深遠——若理想只是玩笑,不能堅守;當音樂靠近娛樂,失去感動;從台北到淡水,開始歌唱。



   ◎《台北到淡水》 曲目

   01 序曲:答案 1’20”

    02 我的思念 5’02”

    03 微風往事 5’12”

    04 鄉間小路 4’26”

    05 微光中的歌吟 4’24”

    06 一窗清響 4’44”

    07 如果 4’15”

    08 迴旋曲 4’20”

    09 雨中的故事 4’37”

    10 阿美阿美 3’59”

    11 廟會 2’59”

    12 小茉莉 3’53”

    13 走在雨中 4’29”

    14 尾聲:心曲 1’30”

    15 特別收錄:美麗的稻穗Live 4’15”


◎ 關於台灣校園民歌 

1974年,24 歲的胡德夫在台北舉辦《美麗的稻穗》演唱會,24歲的楊弦首次公開發表譜自余光中詩作的《鄉愁四韻》;

1975年,楊弦、胡德夫、賴聲川在台北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此年被視為台灣民歌元年;

1976年,李雙澤在“淡江事件”發問“中國人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隨後開始個人音樂創作;

1977年,李雙澤在淡水游泳,因救人去世,年僅28歲。多年之後,他的故居成為動物園錄音室;

1977年,第一屆金韻獎比賽,報名者逾千,其中70%是大專院校的學生。參加金韻獎比賽、創作、唱片錄製的名字包括李泰祥、李壽全、李宗盛、侯德健、邱晨、馬兆駿、陳秀男、李子恒、齊豫、鄭怡、王新蓮、邰肇玫、施碧梧、包美聖、王夢麟、李建複、施孝榮、黃大城、黃韻玲、許景淳、鄭華娟、童安格、殷正洋……

1978年,第一屆民謠風比賽,齊豫成為當年度金韻獎與民謠風的雙冠軍,民謠風彙集了梁弘志、葉佳修、蘇來、蔡琴、潘安邦、李碧華、李麗芬、陳淑樺……

因這些年輕人的覺醒與熱情,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發出迴蕩在青春歲月的自由聲響。

台灣民歌改變了華語流行音樂的走向,創造一段不可磨滅、不可複製的歷史,最重要的後續篇章,是影響年輕人的創作能力與歌唱態度——我們,隨時都可以認真地、大聲地歌唱。


 ◎ “小娟&山谷裡的居民”  樂團介紹

北京獨立民謠樂團,成立於1998年。  

無為而為的音樂態度,簡單自然的生活觀念,多年來在創作民謠領域辛勤   耕耘,憑藉民間口耳相傳的力量,得到眾多聆聽者的愛護,兩岸三地樂評   人譽其作品“可以聞到生活最本質的清香”。

四位音樂路上心意相通、理想相近、甘苦與共的同伴,有一種愛,希望能用音樂的方式傳遞,讓更多人聽到。

一直在路上,只因有歌要唱。 

曾獲華語音樂聯盟最佳民謠藝人、華語音樂傳媒最佳HIFI藝人大獎;首張創作專輯《紅布綠花朵》提名2009年度北京流行音樂典禮“年度最佳專輯”、“年度最佳製作人”、“年度最受歡迎樂團”;《紅布綠花朵》(台灣版)唱片銷量居於“誠品排行榜”世界跨界音樂類第13名。

代表作品:
《山谷裡的居民》、《我的家》、《紅布綠花朵》、《我的窗外》、《晚霞》、《小村莊》、《在你身邊》

出版唱片:《如風往事》、《細說往事》、《紅布綠花朵》、《紅布綠花朵》(台灣版)、《山谷裏的音樂》(香港版EP)


小娟  主唱 木吉他

來自武漢,3歲開始唱歌。民謠創作人,歌聲如空谷幽蘭,被譽為“中國大陸民謠第一女聲”,對生活給予的所有都回報一份簡單質樸的熱愛。1990年代發表個人創作,1998年成立“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樂團。

黎強  木吉他  竹笛

來自新疆,15歲開始自學古典吉他。內斂沉穩的風格,遊刃有餘的胸襟,描繪出山谷裏童話色彩的晴空。1998年加入“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樂團。


劉曉光  長笛 口琴 鍵盤

來自內蒙,14歲開始專業學習薩克斯、鋼琴。孩子氣的同時,在喧囂繁雜的生活表面追尋寧靜的內心感動。2008年加入“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樂團。 


荒井壯一郞  打擊樂

來自香港,9歲開始學習打擊樂,年少擔任香港青年交響樂團打擊樂首席。深情不羈的個人風格,含蓄與狂野並存的情感融於每一種打擊樂器。2009年加入“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樂團。


* 如果您對《台北到淡水》這張專輯感興趣,請電 0980159040 張先生 *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wo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