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鄉的兩個主要產業──農業與觀光,皆因八八風災受創甚鉅。貫穿六龜的
南橫公路柔腸寸斷,至今仍多以河床便道替代,加之溫泉的水源被土石流覆蓋
,業者雖急,觀光產業的復甦卻非常緩慢。反觀農業,其產值雖不比光觀產業
,卻養活了80%的六龜鄉民,就六龜的農作技術來說,復育農果園似乎比觀光
業容易許多。正如李懷錦老師所言:「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可是有釣竿不
一定有漁場,復育漁源才是最重要的事!」於是,與李老師同為「六龜鄉重建
關懷協會」成員的王坤煌,一頭栽進了六龜鄉農業的復育工作,只因他明白,
六龜的農民不缺「釣竿」,他們需要的是「漁源」。
然而,王坤煌同樣明白,雖然六龜的金煌芒果與黑鑽蓮霧等農作行銷全台,但
在中盤的層層剝削以及WTO 等外在環境的打擊下,慣行農業早已走入黃昏,
農民要有出路,就必須思考有機農作或農產品加工的可能性。於是,他號召六
龜農民組成有機蔬果產銷班,試圖為六龜的產業重建走出一條新路。當然,王
坤煌知道,有機不是一條簡單的道路,水果要用有機的方式栽植更是難上加難
,而且若不打出自己的銷售管道,農民永遠是被剝削者。可是他毅然決然踏出
了第一步,只因重建的道路百廢待舉,可農業卻是上萬農民生計的根源,他們
不能等,只能邊做邊學,慢慢調整腳步試圖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這篇文章,是王坤煌先生在產銷班成立之初所寫就的。文章雖短,卻道盡了六
龜農民欲突破困境的心聲。我們經王坤煌先生同意刊出全文,更在此對六龜鄉
的農民朋友表達最高的敬意!
圖為六龜有機農業產銷班第一次籌備會。來自旗山的有機農古文錦,正向六龜鄉民 |
與大地的溫柔互動 文/王坤煌 88水災走了三個月,也帶走了六龜山區原本的生活樣貌,當人們從災害的驚恐中回神過來面對真實生活時,一切嚴峻考驗才正要開始。 由於災害讓六龜失去大多數觀光產業,第一波衝擊的就是溫泉民宿以及靠觀光維持的商業與他們的員工,而觀光要再恢復以往榮景,恐怕不是短時間能辦到。 其實,六龜一萬五千多位居民中,從事觀光業的也才幾十位,連帶相關的也僅幾百位,更多的人們是道地的農民!世代在山城中以務農為生,88水災農業損失雖然也一樣非常巨大,但是要投入恢復生產耕做只要一季的努力就可以了! 然而,要面對嚴峻的未來光是用父兄相傳的那一套慣行模式,很難再有什麼競爭力,對於未來,農民也就是抱著過天算一天的想法,當以後面臨衝擊時,再去要求補助與保護,若是依照原先的生產模式,在可見的未來必定是遭受淘汰的命運。 因此,在產業重建上我們對農民未來的路是相當憂心的,在幾位好朋友的大力相助下,我們也邀集了一群相當有理念的農民,一起組成有機蔬果產銷班,希望能以台灣頂尖的農業技術來讓六龜的農業重生,走出永續多元與精緻的有機農業! 在成立之初我們也擬了非常多的共同願景: 我們的共同願景: 面對未來我們也有許多要思考學習的事情: 「六龜有機蔬果產銷班」是我們災後重建的第一棵幼苗,希望將來成立後,政府能多加施予輔導灌溉,也期望在各方鼎力支持下,很快茁壯長大開枝散葉成為災後重生的第一棵大樹! 我們成立「有機蔬果產銷班」,亦有近中長期的計畫: |
原文出處:悠遊山城樹玫瑰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