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載自《台灣立報》

據載,新竹縣五峰鄉和尖石鄉日前分別獲得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及中國移動餽贈了一輛中型巴士,中巴將於10月底之前通車,將能大幅改善兩鄉孩童就學與老人就醫不便的問題。看了這則新聞著實令人感嘆,雖說中國兩企業贈車之舉有助兩岸間的愛心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感情,卻曝露了一日益嚴重的問題:台灣的公共服務大量縮水,而原住民的生存權益尤其被漠視。

以五峰鄉為例,據載,五峰鄉其實有新竹客運在行駛,只是每年接受了政府補助1千多萬,行駛的路線卻只有五峰鄉的主要道路122縣道,然而分佈在這條縣道兩旁的部落僅佔了五峰鄉人口的20%。也就是說,有8成的居民得自行開車半小時以上才搭得到公車。為什麼新竹客運不開到部落裡去接載民眾?答案很簡單:政府補助得不夠,會賠錢!可問題是,偏遠地區的大眾運輸,牽涉到民眾就學、就醫、就業的基本權益,是公共服務事業的一環,豈可因成本利潤的考量而偏廢?

 這個問題,其實在1990年代那波「國營事業民營化」就曾引起極大的議論。當時反民營化的學者就指出,國營事業負有分攤社會成本、平衡社會貧富差距的責任,而大眾運輸就跟用水、用電一樣,是人民的基本權益,不能用賺錢與否來衡量國營企業的經營成效。學者甚至以英國的自來水公司為例,根據國際公共服務的報導,英國的自來水公司民營化之後,該公司的利潤上升了692%,但水費也在5年內上升了106%,讓貧困的民眾連用水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無奈的是,當年的反對聲浪未能撼阻政府「改革國營事業」的決心,其結果是,包括大眾運輸在內的許多公共服務機能,都一併被革掉了。以台汽為例,在1996年,台汽公司還擁有432條路線,到了2001年只剩下196條,台汽結束營運後,由部分台汽員工集資籌組的國光客運公司,只接手96條原來台汽的路線。這些被裁撤掉的路線,都是所謂「不賺錢」路線,多半位於偏遠的鄉鎮地區,尤以原住民鄉鎮居多。

這回五峰鄉與尖石鄉的那兩輛中巴,主要是立委高金素梅到對岸勸募而得。猶記得高金素梅在立法院質詢時曾說過,台灣政府越來越向財團靠攏,卻漠視人民的基本權益,尤其是原住民的生存權!是否因為對政府感到灰心,所以高金轉而求助民間、乃至中國的企業?這點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必須指出,台灣的漢人以及台灣政府,確實虧欠原住民一筆龐大的歷史債務,而且負債越來越深。

這筆歷史債務,始自清朝時期,由於農業的移墾,對土地的爭奪,從那時便開始了對原住民的傷害與隔離。到了日本殖民時期,由於殖民國家的高壓統治,在經濟的剝削、政治的壓迫與文化的歧視上,對原住民的傷害可說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然而台灣光復之後,政府直接接收了殖民時期的體制,歷史因而並未產生反轉,反而在1970年之後,因為快速的資本主義發展,持續不斷的遷村與城鄉移民,開始了對原住民第二個階段的傷害。而第三階段的傷害,正源自於1990年代伴隨著「民營化」浪潮而來的公共服務的大量縮水,不僅生活在都市底層的勞工苦不堪言,偏遠山區的原住民更是首當其衝。

看來,這第三階段的傷害仍將持續擴大,而原住民除了自力救濟之外,只能尋求其他的管道來彌補他們應有的生存權,就如同那兩輛中巴所帶給他們的啟示。若真如此,啟不是台灣虧欠原住民的債務交由中國償還,這對台灣政府又是情何以堪?


文章出處:《台灣立報》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wogroup 的頭像
    dawogroup

    我不只是一個人

    dawo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