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9)
- Feb 08 Tue 2011 12:15
Matzka的《兔崽子》── 部落裡的外省老兵
- Jan 26 Wed 2011 11:29
有時候,人只要會唱歌就行了──林廣財《喚回‧排灣》
轉載自 南方都市報 邱大立
日前,在臺灣政大舉行了一場名為「山林的呼喚」演唱會。胡德夫、雲力思、林廣財幾員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的幹將終於重新集合,把臺灣最有力量的原住民歌 聲展現給世人。「飛魚雲豹」,這個名字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在2010年的年終,它又復活了。排灣族歌手林廣財在唱了幾十年後,終於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專輯 《喚回 排灣》。製作團隊就是飛魚雲豹音樂工團。這張專輯的錄製過程漫長的流經臺北、屏東和北京,它就像一個讓眾人欣喜的嬰兒,終於在這一年的冬至應聲落地了。 《喚回排灣》有一個厚厚的文本,包括歌詞與歌曲的創作背景,以及排灣族經歷的故事。
林廣財出生於屏東佳義村的頭目家族。十多歲時就開始做工,跑船、當工人、在海邊種防沙林、做林班工,到台中大雪山山上整地除草。林班工大部分是原住民,排 灣族、布農族、阿美族、泰雅族,也有漢人,男女老少白天鋤草,晚上就升火唱歌,因為他們只能住在工地。工地是一個新的大家庭。大家聽不懂各自的家鄉話,音 樂就這樣成了共同的母語,人們圍著火堆響亮的唱,動情的唱,這種大合唱就彙編譜寫為了一首《林班歌》,它收錄在了《喚回排灣》裡。就在那時,林廣財終於認 真學習起排灣傳統歌謠,故鄉的歌一唱,就不那麼想家了。1987年,林廣財終於有了登台表演的機會。1999年921地震前,林廣財和胡德夫、雲力思認 識,一起參加了很多原住民運動如反馬告國家公園以及還我祖靈等。2008年夏天,林廣財作為樂團成員,隨雲力思及她的女兒去歐洲巡演,後來又認識了雲力思 的女婿荒井壯一郎,27歲的荒井2008年曾經與部落工作隊合作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出。荒井對林廣財的歌聲非常震動,於是終於有了林廣財一張自己專輯誕生 的契機,荒井決定為林廣財製作《喚回排灣》。
- Jan 19 Wed 2011 10:44
夏聯會&兩岸犇報的六龜趴趴走
取材自 李中
2010年12月,夏潮聯合會與兩岸犇報團隊,協辦1211《城鄉牽手 走出八八》大我雲端市集台北展示會活動。
活動期間,兩團隊動用了近70名志工,堪稱該活動中最大的支援團體。從巨石的製作,到DM的分發,所有的苦差事,幾乎有求必應。有如一隻沉默的艦隊,默默付出.....
2011年1月,兩團隊應邀南下,與六龜農友在花園、果園、家屋、會議中,有了更深入的接觸。短短的兩、三天,他們對農友的奮起與努力,有了更深刻的體認。
會議中,他們更帶來了好消息:今年暑假,他們將在六龜開辦大專農事體驗活動,延續這份城鄉所帶來的感動......
- Jan 06 Thu 2011 07:01
大王菜舖子──找一群人,挺一群人,在宜蘭
文&攝影/大王
還記得,三年前,菜舖子才剛開始不久,青松與阿寶兩位前輩來花蓮,參加鐵馬影展,討論農業的事,會後一起在小白屋,聊了我們在花蓮推動的在地購買。那一天,阿寶說「應該要遍地開花!」,每個地方,都該有人,為當地的農人銷菜、也為消費者準備菜。這其實也就是「社群支持型農業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做城鄉規劃許多年了,也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思,有環境運動的味道、也有點像在搞社區營造。我們從3個家庭的共同購買開始,一直走到現在,現在菜鋪子在花蓮,穩定地讓一群吃菜的人,長期支持著另一群種植的農夫。雖然困難不少,有時挺累,但是心裡覺得爽快,總是樂在其中。
許多偏鄉社區感到好奇,覺得是個希望,時常會找我們去聊聊在做的事。有一次在災區,八八風災過後不久,高雄內門的一個教會找我們去,那是一個山裡的小村子,農業是他們還想像得到的機會。牧師找了許多農民一起來,大夥一起想想自己的未來。可能搞城鄉規劃久了,我看小村的未來,總是充滿希望,會後,牧師若有所感地說「很多這樣的小村,都該有個小舖子支持著…」。黃昏時刻,我跟牧師站在教會門前,一個阿伯騎著車爬上斜坡,叫賣著熱騰騰的菱角,還記得菱角真好吃,我跟菜菜子都好愛吃,我心裡頭想著,怎麼讓這件事變成可能?
- Dec 30 Thu 2010 10:59
《百年排灣,風華再現》 ── 一個頭目吟唱的生命史
- Dec 23 Thu 2010 11:48
當土石流像巨石滾落~~~我們是壓不扁的玫瑰
- Nov 26 Fri 2010 10:02
玉山山腳下的一顆珍珠──東埔一鄰
本文及影像轉載自<窩們 周麗鈞&潘巨忠>
東埔一鄰,位於玉山山腳下的布農族部落。是唯一一個位於國家公園內的原住民部落。布農,Bunun,在族語裡是「人」的意思,更有人稱他們為「中央山脈的守護者」。不過根據口傳歷史,台灣西部平原才是祖先們開始出發的地方。
史亞山:老人家說我們從嘉南平原遷徙到台中,繼續往上到南投,再到集集、水里,幾個社群就從水里開始分散。後來我們郡社群就遷到後山(中央山脈)的老部落(無霜),之後再到信義鄉。然後有的人又遷到了沙里仙舊部落或樂樂谷那邊,直到日據時代,為了統一管理就把我們全部遷到現在的東埔一鄰。
- Nov 16 Tue 2010 08:38
六龜住夠GO。。。讚啦!!只要680~~超級破盤價!!
- Nov 08 Mon 2010 13:14
高雄‧六龜玩go夠系列活動之「秋騎追風 趣」──黃金傳奇之旅
六龜玩go夠系列活動1
「秋騎追風 趣」黃金傳奇之旅
活動時間:99年11月14日-12月12日9:30-16:00
活動路線:六龜大橋暨周邊、龜王岩、高屏發電廠、扇平山莊(午餐 觀景台與文物館) 、山水炎民宿(琴韻茶香 冷泡山茶品嚐 十八羅漢山地質解說)、金煌芒果母樹園區、玫瑰園、六龜育幼院、松柏林民宿、邦腹溪莫拉克災區、中庄墾區花園廊道、龍興驛站、悠遊山城樹玫瑰
- Nov 05 Fri 2010 08:15
放眼六龜‧橋建未來──六龜大橋落成
六龜大橋是聯繫荖濃溪兩岸民眾最重要的一座大橋。去年八八風災鄉內多座大橋被水沖斷之後,六龜好像頓時被切割成個一個聚落,人們對於災害引起的恐懼也一直有惶惶不安的壓力。一年多來,鄉內到處都是施工的工程,漫天的沙塵,巨大的砂石車。
終於,在11月13日起六龜大橋要竣工典禮了,這次竣工意味著從美濃旗山一路到六龜都將非常平順好走。不但道路都重新拓寬維修,大橋也比以往更加堅固方便,也更加的美觀了。堅固的六龜大橋就像大橋旁一職守護著六龜人的瑰王岩一樣,給荖濃溪兩岸人們無比的信心與勇氣。不管環境有多險峻,只要路好了,橋通了,我們都將再次奮起!!
六龜大橋竣工典禮暨產業嘉年華
- Oct 28 Thu 2010 09:25
台灣虧欠原住民 難道要中國償還
本文載自《台灣立報》
據載,新竹縣五峰鄉和尖石鄉日前分別獲得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及中國移動餽贈了一輛中型巴士,中巴將於10月底之前通車,將能大幅改善兩鄉孩童就學與老人就醫不便的問題。看了這則新聞著實令人感嘆,雖說中國兩企業贈車之舉有助兩岸間的愛心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感情,卻曝露了一日益嚴重的問題:台灣的公共服務大量縮水,而原住民的生存權益尤其被漠視。
以五峰鄉為例,據載,五峰鄉其實有新竹客運在行駛,只是每年接受了政府補助1千多萬,行駛的路線卻只有五峰鄉的主要道路122縣道,然而分佈在這條縣道兩旁的部落僅佔了五峰鄉人口的20%。也就是說,有8成的居民得自行開車半小時以上才搭得到公車。為什麼新竹客運不開到部落裡去接載民眾?答案很簡單:政府補助得不夠,會賠錢!可問題是,偏遠地區的大眾運輸,牽涉到民眾就學、就醫、就業的基本權益,是公共服務事業的一環,豈可因成本利潤的考量而偏廢?
這個問題,其實在1990年代那波「國營事業民營化」就曾引起極大的議論。當時反民營化的學者就指出,國營事業負有分攤社會成本、平衡社會貧富差距的責任,而大眾運輸就跟用水、用電一樣,是人民的基本權益,不能用賺錢與否來衡量國營企業的經營成效。學者甚至以英國的自來水公司為例,根據國際公共服務的報導,英國的自來水公司民營化之後,該公司的利潤上升了692%,但水費也在5年內上升了106%,讓貧困的民眾連用水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 Oct 18 Mon 2010 10:37
免費中巴上下學 原鄉學童好樂
- Oct 14 Thu 2010 10:10
原夢系列27:雲力思 做想做的事 唱自己的歌
(轉載自台灣立報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共同策畫之原夢系列報導)
文 / 呂淑姮
出生在新竹尖石鄉水田部落,雲力思回憶,小時候聽爸爸、伯父都是講日文,他們接受的是日本教育。當時水田部落有日籍警察駐守的派出所,在部落裡面幾乎看不到傳統祭典或泰雅文化之美。
- Oct 10 Sun 2010 08:10
不孝兒英伸 (上)
近來,(在不斷討論廢除死刑與否之際),網路又開始出現〈不孝兒英伸〉的轉貼,文中講述鄒族青年湯英伸,在漢人社會裡所面臨的文化調適及各種矛盾、衝擊,終致造成了悲劇。時至今日讀來,依舊令人為之嘆息。只是反觀現今原住民,集體弱勢的結構性處境仍舊無法跳脫,我們是否應該有更進一步的深刻的反省?
該文源自《人間》雜誌第九期,係由台灣知名作家陳映真所創辦的報導文學雜誌(1985-1989),素以精彩的報導攝影、深入追求真相的文學描述、及豐富的社會關懷,形成獨特的雜誌風格,深刻影響台灣八十年代的學運、社運。未來,我們也將從中挑選精彩的圖文報導,與大家分享;並秉持初衷,持續行動關懷台灣社會。
- Oct 05 Tue 2010 09:56
六龜山腰上的農民畫家─來自廣西桂林的大陸配偶唐明玉
圖‧文 / 李文吉 (本文載自兩岸犇報)
最近跑了幾趟高雄六龜,拍攝八八水災災區與罹難者家屬,經常看到他們的淚水盈眶,讓人心情日益沈重,雖然知道這是自然的,但還是想換個情境,就算喘口氣。那就排個時段做做犇報的新移民版的大陸配偶系列報導吧。我向工作夥伴卉君說了這事,不久就得到六龜災區志工站許慧敏小姐熱心協助,旋即在她們兩位的陪同下來到唐明玉的夫家。
她家在六龜鄉最外頭的新寮村村子口的山腰上,山路往西轉幾個彎的就是美濃鎮,往東過了荖濃溪就是屏東的高樹鄉。美濃與高樹都是南部客家「六堆」著名的大鎮,農民勤勞節儉,農業發達,經濟上比較富裕,教育與文化水平也很高。但是都市化與工業化浪潮下,很多客家兒郎娶不到台灣姑娘,光是美濃就有六千多個外籍配偶。但是已在山區的六龜,山陡水急,好像比較不富裕,而且八月的颱風洪水引起的大山崩還掩埋了很多農田和民宅,連寶來、不老溫泉的管線都被催毀殆盡,六龜的產業和市況還得低迷很長時間。
- Sep 29 Wed 2010 10:57
新發村上「百」家「香」:災後的小農智慧
文 / 何欣潔 (本文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阿甘姨手上一瓶一罐手工製作的百香果汁、番茄醬、芒果乾,氣味香醇甘甜
六龜鄉的新發村(以下指新開部落以外之新發地區)位於六龜市區與寶來之間,既沒有寶來濃厚而熟練的觀光氣息,也不如六龜市區的熱鬧。貫穿全村的和平路上,遍佈著烘茶店,令路過的行人眼睛一亮,但除此之外,不買茶葉的外來客並不知道自己該在哪裡落腳歇息,新發作為一個地方,可能只是奔向寶來之前的一幕過路風景而已。
但這樣的故事,可能在「阿甘姨手工坊」正式掛牌開張以後,有了不一樣的面貌。阿甘姨尚未掛上招牌、卻已開始運作的農產加工坊就位於省道邊,目前的外觀仍是一個普通住家模樣。阿甘姨原本是中部人,幼時隨著父親來到土地較為肥沃的台灣南部,遇見了在新發國小教書的外省丈夫,便終身定居於此。
- Sep 24 Fri 2010 08:33
凡那比肆虐後的悠遊山城
- Sep 21 Tue 2010 11:10
台灣亟需天災防治的民本政策
本文載自《台灣立報》
編按:凡那比颱風重創台灣,各地均傳出災情,去年莫拉克風災的八八災區再度成為重災區,重建之路更為遙遠。本文摘自《立報》9月1日社論,在全球天候極端化的趨勢下,該文呼籲台灣各級政府痛定思痛,從歷史的宏觀角度開展天災防治的民本政策,殊值深思。
- Sep 10 Fri 2010 09:30
鳳凰衛視 訪問 大我文創執行長